
在硅酸鹽體系電解液中加入偏釩酸銨,研究鎂合金表面所成微弧氧化膜的顏色及其變化,探討偏釩酸銨質量濃度變化對膜層外觀質量、膜厚、微觀形貌、物相組成及耐蝕性的影響.結果表明:NH4VO_3的加入使得微弧氧化膜呈現出一定的彩色,膜層中MgV2O_5、Mg3V2O_8和AlVO_3等物相的生成是導致膜層呈現彩色的根本原因;NH4VO_3質量濃度的增加,使得膜層的厚度不斷增大,耐蝕性出現波浪變化的形式,但總體上呈不斷增大的趨勢,膜層的耐蝕性比鎂合金基體高出8倍.





以偏釩酸銨(NH_(4)VO_(3))和五水合鉍(Bi(NO_(3))_(3)·5H_(2)O)為原料,采用固相法制備了釩酸鉍(BiVO_(4))光催化劑。采用X射線衍射(XRD)、紫外可見漫反射光譜(UV-Vis DRS)、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和BET比表面積測試對試樣進行表征。以亞藍(MB)的光催化降解反應為探針,考察了研磨時間對BiVO_(4)試樣光催化活性的影響。結果表明:延長研磨時間,有利于提高BiVO_(4)試樣的結晶度,提高光吸收能力,從而增強光催化活性,但過長的研磨時間會導致BiVO_(4)的比表面積下降;研磨時間為10 min時,BiVO_(4)試樣具有佳的光催化活性;當反應條件為催化劑濃度1 g/L,室溫下光照反應30 min時,MB的降解率達到82.3%。
目的制備一種在120~200℃內具有多種熱致變色行為的不可逆示溫涂層,用于快速排查和準確記錄電網設備過熱故障發點。方法首先以碳酸鈷和為原料,用簡單的溶液法在水中制備了兩種鈷基熱致變色材料。再以有機硅WB300樹脂作為成膜物,自制的兩種材料和偏釩酸銨作為變色顏料,高速研磨4~5 h,獲得變色涂料。通過XPS、XRD、FT-IR和SEM等測試手段對變色材料進行結構和微觀形貌表征。于干燥箱加熱觀察涂層在120~200℃內的熱色性,并用色差計和圖像處理軟件對變色點進行數據化處理。結果結合XRD、XPS、FT-IR和TG等一系列表征,證明深綠色的三草酸合鈷酸鉀在130℃變為粉紅色的草酸鈷,玫瑰紅色的磷酸鈷銨在180℃變為深藍色的磷酸氫鈷。涂層附著力達到一級,耐沖擊性為50 cm未出現涂層,硬度為2H,在120~200℃具有5~6個變色點,并建立了色-溫函數模型。結論成功自制兩種鈷基熱致變色材料。通過配色,成功制備了色差明顯的多變色示溫涂層,基本物理性能均滿足常規涂層,涂層加熱至200℃都變為黑色,不再改變。
上一條:人本合金(圖)-偏釩酸銨 五氧化二釩-銅陵五氧化二釩
下一條:沒有了